聚焦全病程管理—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首次工作交流会圆满结束

2025-07-24 13:50:07 来源: 阅读:-

      2025年7月20日,南京 ——

      强迫症作为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精神障碍,其终身患病率约为1%~3%,在国内终身患病率约为2.4%。患者普遍存在就诊延迟、服药依从性差、治愈率低、致残率高等问题,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为进一步推动该类疾病的早期识别及诊疗、临床诊疗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优化强迫症患者的全程管理,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ONC)于2025年强迫症高峰论坛(CPA强迫症学组、CSNP强迫障碍研究联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省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主办,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和江苏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委会共同承办)上举行了以“如何做好强迫症全病程管理”为主题的工作经验交流会。本次工作交流会邀请了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以及全国多位权威强迫症诊疗领域专家,聚焦强迫症全病程管理,采用专题演讲、方案分享、案例交流、专题讨论等形式,内容涉及强迫症的强迫症家庭联盟治疗体系,强迫症心理治疗随访管理,强迫症个性化医疗病友群管理,强迫症多学科诊疗渠道建设等。

      会议开始,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主委、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王振教授作会议开场致辞,王振教授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在2025强迫症高峰论坛大会上举行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首次工作交流会,协作组自2024年成立由全国各地专家的支持和参与,要推动强迫症规范化诊疗,实现我国强迫症诊疗水平的提高一定需要聚合全国专家的力量,此次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工作交流会就强迫症全病程管理优化,协作组未来工作方向作交流讨论。

王振教授会议开场致辞

      2025年强迫症高峰论坛的主办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姚志剑教授为本次交流会作欢迎致辞。姚志剑教授对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的建立表示祝贺,并对参与本次高峰论坛的专家表示欢迎。姚志剑院长表示此次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工作交流会聚焦强迫症诊疗新技术,强迫症多学科,全病程管理等,未来一定能推进中国强迫症诊疗技术的提升。

姚志剑教授欢迎致辞

      接下来王振教授和姚志剑教授共同为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区域协作组的专家颁发了聘书。

王振教授,姚志剑教授为协作组常委颁发聘书


王振教授,姚志剑教授为协作组委员颁发聘书

      工作交流会专题演讲阶段,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韩慧琴教授就强迫症家庭联盟治疗体系建立发表演讲。演讲指出强迫症治疗时家庭功能及顺应性对强迫症治疗全程的影响,家庭治疗联盟的建立在强迫症诊疗中至关重要,关系到药物治疗,心理治疗,rTMS、DBS等神经调控治疗的疗效。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闫俊表示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联盟的建立在强迫症的治疗过程中有决定性的影响。

韩慧琴教授发表演讲


闫俊教授发言

      来自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黄雪萍教授分享强迫症随访患者群体管理的经验,组建专业的患者群可以优化患者随访,为轻中度患者、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以及专业的人文关怀,科普信息,前沿技术介绍等,进而优化强迫症全病程管理。

黄雪萍教授发表演讲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仲照希教授就难治性强迫症多学科诊疗渠道建设发表经验分享。随着技术发展,脑深部电刺激DBS等新兴神经调控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医院能够整合多学科资源,建立规范的、顺畅的多学科诊疗渠道,确保各科能够在协调员的支持下各司其职,共同合作,优化难治性强迫症的多学科诊疗。

仲照希教授发表演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胡茂荣教授分享了自己在院内科普体系建立的工作经验。目前强迫症的大众认知度极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尤其是前来就诊的患者的认知度是贯穿强迫症全程管理的重要工作。胡教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比较成熟的院内患者科普体系,包含患者教育,家属教育等,提高患者认知可以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脱落率。

胡茂荣教授发表演讲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柳娜教授分享了强迫症心理治疗与随访管理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加强和国际专家团队的合作,在国内验证并优化应用,对提升我国强迫症心理治疗水平,完善我国强迫症患者随访体系有重要意义。

柳娜教授发表演讲

      病例分享环节,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张爱霞教授分享了一例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案例。进一步强调了强迫症患者的后续治疗需要药物,心理治疗,神经调控治疗综合介入,同时家庭治疗联盟在后续治疗中至关重要。

      会议专题讨论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就强迫症全病程管理优化作了深入探讨。专题讨论结论聚焦于以下几点:1.强迫症患者早期识别和干预,及早识别出强迫症患者减少误诊漏诊是重要环节;2.强迫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药物,心理,神经调控等多种治疗方式,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医疗资源网络整合,心理治疗,新技术治疗资源信息整合,在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官网等平台共享,提高各地患者专业治疗的可及性;3.开展专业科普,如强迫症神经调控协作组发起的“以科学之光,照亮强迫症治疗之路”专业科普,建立专业的发布平台,抵消网络错误,非专业科普信息对患者的干扰;4.完善现有强迫症专病人才培养体系,专病医师、心理治疗师、神经调控医师团队需要培养建立;5.患者案例信息筛选整合,合理共享,推进强迫症领域病理研究,新技术应用等科研工作。

      会议最后王振教授再次对参会专家表示感谢,并表示在全国权威强迫症专家的努力下,中国强迫症诊疗水平一定能够提升,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为更多强迫症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推荐阅读: